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和紅四方面軍,是在鄂豫皖地區(qū)誕生與成長起來的三支重要的紅軍隊伍,他們之間特別是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關(guān)系特別密切。紅二十五軍先后兩次組建,紅二十八軍先后三次組建,第一次、第二次組建的紅二十八軍均編入了紅二十五軍。
一、紅二十五軍的成立和第七十三師的“西征”
1931年10月25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十五軍在安徽金寨麻埠成立,軍長曠繼勛、政治委員王平章,轄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師。最先成立的是第七十三師。
1931年11月7日,紅四軍和紅二十五軍在湖北黃安七里坪組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
1932年3月上旬,紅二十五第七十五師在金寨麻埠組建。
1932年5月,皖西北獨立第三師在金寨白塔畈改編為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
1932年10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紅四方面軍總部率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和第七十三師,越過平漢鐵路向西轉(zhuǎn)移(也稱“西征”)。1933年2月,紅四方面軍進(jìn)入川北,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大部分地區(qū)。
1933年6月,木門會議后,以第七十三師為基礎(chǔ)擴(kuò)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
二、紅二十五軍的重建和長征
1932年11月30日,原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和原紅九軍第二十七師在湖北紅安檀樹崗重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政治委員王平章,轄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師。
1933年9月27日,紅二十五軍由金寨大埠口出發(fā)向鄂東北前進(jìn)。10月2日拂曉前,在黃土崗到四道河之間通過潢麻公路時遭敵阻擊,軍長吳煥先率七十五師大部、七十四師一部約2000人通過后,副軍長徐海東及后續(xù)部隊1000多人被截斷于路東,自此紅二十五軍被分割于鄂東北和皖西北兩個地區(qū)。
1934年4月16日,紅二十五軍從鄂東北轉(zhuǎn)戰(zhàn)到金寨湯家匯豹跡巖后,與重建的紅二十八軍會師。17日,重建的紅二十八軍第二次編入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政治委員吳煥先。11月16日,新的紅二十五軍高舉“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fā)開始長征。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率先完成長征任務(wù)、到達(dá)陜北永坪鎮(zhèn),與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tuán),軍團(tuán)長徐海東,政治委員程子華。
1934年4月,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合編地----湯家匯豹子巖胡氏祠。
三、紅二十八軍的三次組建和兩次編入紅二十五軍
1933年1月初,紅二十八軍(又稱紅八十二師)在湖北麻城大畈組建,軍長廖榮坤,政治委員王平章。4月,紅二十八軍編入紅二十五軍。
4月20日,紅八十二師在金寨湯家匯再度組建。
1933年10月,未過潢麻公路的紅二十五軍余部在徐海東的率領(lǐng)下返回金寨,在南溪呂家大院與重建的紅八十二師重建紅二十八軍,軍長徐海東,政治委員郭述申(兼),下轄八十二師、八十四師(由未過潢麻公路的紅二十五軍余部組成)。
1934年4月16日,紅二十五軍從鄂東北轉(zhuǎn)戰(zhàn)到金寨,在湯家匯豹子巖和重建的紅二十八軍會師。次日,紅二十八軍第二次被編入紅二十五軍。11月16日,新的紅二十五軍開始進(jìn)行長征。
1934年11月中旬,一支新的紅軍隊伍----紅二一八團(tuán)在金寨沙河店組建。1935年2月3日,紅二一八團(tuán)與鄂東北獨立團(tuán)在安徽太湖涼亭坳(現(xiàn)岳西境內(nèi))第三次組建紅二十八軍,高敬亭任政治委員(未設(shè)軍長)。
第三次組建的紅二十八軍是紅軍長征后在南方唯一一支成軍建制的主力紅軍隊伍,在大別山區(qū)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紅二十八軍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成為抗日戰(zhàn)場上一支英勇頑強(qiáng)、能征善戰(zhàn)的雄師勁旅。(胡遵遠(yuǎn))
相關(guān)熱詞搜索:
上一篇:洪學(xué)智:少年就是小英雄
下一篇:最后一頁